學法交流
高中數學學習方法
高中數學課程是義務教育后普通高級中學的一門主要課程,它包含了數學中最基本的內容,作為衡量一個人能力的重要學科,從小學到高中絕大多數同學為此投入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。然而并非人人都是成功者,許多小學、初中數學成績的佼佼者,進入高中階段,第一個跟頭就栽在數學上。進入高中以后,僅僅想學是不夠的,還必須“會學”,要講究科學的學習方法,提高學習效率,以下就數學學習的認識提高和學法改進談以下看法。
一、初中數學與高中數學的差異
1、知識內容差異
初中數學知識少、淺、難度容易、知識面窄。高中數學知識廣泛,將對初中的數學知識推廣和引伸,也是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完善。
2、學習方法的差異
(1)初中課堂教學量小、知識簡單,而高中數學的學習隨著開設課程的增多,各科學習時間將大大減少。
(2)模仿與創新的區別。初中學生模仿做題,模仿老師思維推理較多,而到了高中,知識的難度大、知識面廣泛,學生不能全部模仿,即便就是全部模仿訓練做題,也不能開拓學生自我思維能力,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只能是一般程度。
3、學生自學能力的差異
高中學生相對初中學生自學能力高,但高中的知識面廣,學生要把高考中的習題類型全部訓練完是不可能的,只有通過教師將少量的、典型的例題進行講解,讓學生融會貫通。如果不自學、不靠大量的閱讀理解,將會使學生失去這一類型習題的解法。
4、思維習慣上的差異
初中學生由于學習數學知識的范圍小,知識層次低,知識面笮,對實際問題的思維受到了局限。高中數學知識的多元化和廣泛性,將會使學生全面、細致、深刻、嚴密的分析和解決問題,同時也將培養學生高素質思維,提高學生的思維遞進性。
5、定量與變量的差異
初中數學中,題目、已知和結論用常數給出的較多,一般地,答案是常數和定量。在高中數學學習中我們將會大量地、廣泛地應用代數的可變性去探索問題的普遍性和特殊性。如:求解一元二次方程時我們采用對方程ax2+bx+c=0 (a≠0)的求解,討論它是否有根和有根時的所有根的情形,使學生很快的掌握了對所有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。
二、數學學習的原則
1.主動性原則:積極主動的去學習數學
2.針對性原則:教師針對學生的類型差異進行指導
3.系統性原則:新舊知識、學科之間形成小系統、大結構
4.循序漸進原則:數學學科的邏輯性很強,要防止急躁心理,貪多求快,囫圇吞棗。
5.及時反饋原則:學習每前進一步就要進行檢查、調整和反饋
6.實踐性原則:授之以魚,不如授之以漁
7.實用性原則:易接受,適合自己
三、如何學好高中數學
1、有良好的學習興趣
(1)課前預習,對所學知識產生疑問,產生好奇心。
(2)要積極的參與到課堂當中,課堂中重點解決預習時的疑問,同時主動參與到小組合作和積極思考當中,要不斷提出問題,表達自己的想法,提高學習興趣。
(3)注重概念的學習和理解。所有學科都是從實際問題中產生、歸納的,數學概念也應回歸于現實生活,如角的概念、直角坐標系的產生、都是從實際生活中抽象出來的。
(4)注重數學思想方法的學習和整理。
2、建立良好的學習數學習慣。
高中數學的良好習慣應是:多質疑、勤思考、好動手、重歸納、注意應用。學生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保證每天有一定的自學時間,以便加寬知識面和培養自己再學習能力。
3、有意識培養自己的各方面能力
數學能力包括:邏輯推理能力、抽象思維能力、計算能力、空間想象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能力共五大能力。這些能力是在不同的數學學習環境中得到培養的。在平時學習中要注意開發不同的學習場所,參與一切有益的學習實踐活動,最終達到自己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。
四、數學學習的幾個建議
1、建立數學糾錯本。把平時容易出現錯誤的知識或推理記載下來,以防再犯。爭取做到:找錯、析錯、改錯、防錯。達到:能從反面入手深入理解正確東西;能由果朔因把錯誤原因弄個水落石出,以便對癥下藥;解答問題完整,推理嚴密。
2、融入小組的交流和探究。爭做“小老師”,形成數學學習新局面。
3、要有復習的計劃。使自己不斷鞏固知識,消滅前學后忘的現象。